2020-04-14
對抗細菌感染,要吃藥才安全;抗生素是什麼,大補帖快來看
感冒的時候,很多時候醫師開抗生素要求我們服用,但有想過為什麼會開抗生素處方給我們吃?抗生素是一種大家熟悉卻沒有正確使用觀念的藥物,就讓這篇文章簡單科普給您!
抗生素是什麼呢?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在實驗室中意外發現了青黴素(Penicillin,盤尼西林),使其成為世界上最早被發現的抗生素。進一步實驗後確認,這些黴菌能分泌特定的成分來殺死細菌。
生病原因有很多種,其中一種是因為細菌感染而生病,根據衛福部疾病管理署-傳染病與防疫專題內有針對抗生素給予一系列的資訊宣導,例如結核分歧桿菌引起肺結核、霍亂弧菌引發急性腹瀉症狀、或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導致食物中毒,都要吃不同抗生素來殺死細菌,於是,在不確定什麼原因導致生病時,千萬別胡亂用藥。
吃了抗生素,我的病就好了嗎?
每次去看病,醫師開了一疊藥單處方,容易會搞不清楚每個藥的用途是什麼,那其中服用抗生素的目的是什麼呢?實際上,感染人體的微生物包含細菌、病毒、黴菌和寄生蟲等。大部分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目前能消除病毒感染的藥物種類不多,主要是仰賴人體本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病毒。若是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的免疫反應,則可以藉由抗生素殺死細菌,來讓患者恢復健康。
多吃一點抗生素沒用,倒不如對症下藥!
科學家在發現抗生素的優勢以後,便致力於研究人們從出生到結束,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性,包括分娩時使用抗生素使母親及新生兒避免敗血症的發生;器官移植、電療或是美容類型手術給予抗生素後有良好癒後;或是疾病像是肺炎、癌症、心血管疾病使用後能夠縮短治療時間、甚至能應用於寵物飼料中添增抗生素以預防疾病發生、食物栽培噴灑抗生素能使得產量擴大,抗生素變得普遍存在於好多地方!
然而,在使用抗生素治療時,卻發現了一些負面效果。首先是短期內,若是給予多種抗生素,可能會產生毒性、短暫性過敏症狀、或是感染。長期下來,在一些案例中發現,有些孩子在兒童時服用抗生素可能會有發生致命性腹瀉的風險,抑或是產生了抗藥性,對於成長過程中,輕微如咳嗽、流鼻涕,重至疾病發生等醫師給予治療時,若是濫用抗生素,可能會造成孩子敏感的腸道裡,細菌叢不適的情形,而影響消化。此外,細菌也可能透過基因水平轉移的方式,發展出抵禦抗生素的能力,長久下來,使得原本可以殺死這些細菌的抗生素,變得沒有作用了。
因此,從嬰幼兒開始,一旦特定症狀或是疾病發生,在醫生準確給予恰當的抗生素時,要有定時且完整服用完的正確觀念,這樣不僅減少之後得服用更多抗生素來治療,也能透過對症下藥,病程時程縮短,身體負擔得以減輕。
服用抗生素,三不政策要記牢
為了避免過度使用抗微生物製劑,在治療過程中逐漸使得抗藥性產生及增加,最後導致治療效果失去用處,我們在服用抗生素時,一定要記得三個很重要的觀念:
- 不自行購買:不隨便自行購買抗生素服用,避免買錯、胡亂吃後抗藥性增加,疾病越來越嚴重。
- 不主動要求:定時服藥,不隨意改變抗生素服藥的時間。
- 不隨便停藥:抗生素應遵照醫師指示使用,病人應完成整個療程的治療,這樣才能確保體內該種細菌已經被清除乾淨,不會有抗藥性細菌產生。
精準使用抗生素,避免抗藥性及抗生素過敏
如果過量使用、或是胡亂給藥會使得細菌對於藥物產生抗藥性,原本有效果的抗生素現在怎麼吃好像都沒有用了,有些人還可能為了療效增加劑量傷了身體。那抗藥性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大量使用抗生素後,只有對抗生素產生抵抗力的細菌能夠存活下來,於是具有抗藥性的病菌就越來越多,甚至擁有抗藥性基因的細菌,可以將抗藥性基因傳遞給其他細菌,使得常見細菌具有抗藥性的比例越來越高。
除了抗藥性之外,抗生素過敏也是在抗生素使用上,一個十分重要的議題。在抗生素中,青黴素類(Penicillins)和頭孢子素類(Cephalosporins)是最常引起過敏反應,且症狀也最為嚴重的抗生素。這兩種抗生素在經過人體代謝後,會引起局部性的免疫反應。
此外,近年來台灣的研究團隊研究藥物過敏與基因之間的關聯性,發現帶有「HLA-B*13:01」基因的患者,服用磺胺類抗生素,引起嚴重藥物過敏的機率是一般人的40倍。依據文獻指出,亞洲地區帶有HLA-B*13:01基因的人約10-20%,意思就是每10個人就有1-2人帶有此基因,而帶有此基因不代表一定會發生抗生素過敏,但是一但發生則是非常嚴重的過敏反應。
及早藥物基因檢測,拒絕抗生素過敏
若在孩子出生時就進行藥物基因檢測,可及早預防因不當用藥造成的傷害,且基因不會改變,基因檢測的結果是終身受用。
藥物不良反應包括藥物過敏及藥物副作用,過敏反應常表現出:皮膚潮紅、發癢、起紅疹、眼睛腫脹、心悸、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出現休克與死亡。最典型的是出現在皮膚上的藥物疹,有疹塊且搔癢,嚴重時會造成全身皮膚或口腔黏膜等的潰爛;那藥物副作用其發生率與嚴重度會因人而異,通常與藥物劑量有關,藥量越高所產生的副作用就越嚴重,副作用常表現:噁心、嘔吐、腹痛、腸胃不適、頭昏、耳鳴、睡眠障礙等,依藥物的不同而異。
因此,建議家長,及早熟悉哪些藥物會產生不良反應,不僅預防也能保障孩子健康,執行藥物基因檢測,例如兒童常見用藥基因檢測,或其他藥物基因檢測,來預防藥物不良反應,是給孩子健康最棒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