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發作來的又急又快的「癲癇」究竟是什麼疾病以及該如何治療呢?

2021-11-05

什麼是癲癇

癲癇是由於腦內神經細胞產生過度放電的異常活動而引起,發作時依照不同程度的發作模式可能會引起抽筋、全身肌肉發生痙攣或甚至短暫的失去知覺,若是經常性發作,可能會因為大發作時引起的缺氧及低血糖進而對腦細胞造成傷害,甚至影響智力,因此適當的治療與良好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而引發癲癇的可能原因包含有遺傳、頭部外傷、腦中風、中樞神經感染、腦腫瘤等。

目前,癲癇主要透過抗癲癇藥物來進行治療,這些藥物可以抑制癲癇發作,幫助患者正常生活。大部分的病人使用藥物後,能有機會得到良好的控制,不過特定體質的病人,可能會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臨床上主要會根據癲癇的種類與病人其他的疾病狀態來進行藥物選擇,常見抗癲癇藥物大致可以用下列兩種分類方式區分如下:

舊抗癲癇藥品&新抗癲癇藥品

  • 舊藥包含Phenytoin(癲能停)、Valproic acid(帝拔癲)、Carbamazepine(癲通)與Phenobarbital(苯巴比妥),臨床醫師對於這些藥品使用已累積較多經驗。
  • 新藥包括Levetiracetam(優閒)、Oxcarbazepine(除癲達)、Topiramate(妥泰)、Lamotrigine(樂命達)與Pregabalin(利瑞卡),這類較新的藥物較少與其它藥品產生交互作用。

廣效抗癲癇藥物&窄效抗癲癇藥物

  • 廣效藥品包含Valproic acid(帝拔癲)、Levetiracetam(優閒)、Lamotrigine(樂命達)、與Topiramate(妥泰),由於此類藥品作用於很多不同機轉,適用於各種癲癇。
  • 窄效藥物如Phenytoin(癲能停)、Carbamazepine(癲通)、Oxcarbazepine(除癲達)與Pregabalin(利瑞卡)等,主要用於治療特定種類的癲癇。

癲癇藥品與不良反應

特定體質的病人使用抗癲癇藥物後,很可能會發生嚴重型皮膚藥物不良反應,造成皮膚粘膜疼痛或潰爛,需要住院治療甚至危及生命,像是史提芬強生症候群 (SJS)與藥物疹合併嗜伊紅性白血球症及全身症狀 (DRESS)等。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統計1999年至2021年間,全台灣所有藥品造成的藥物不良反應中,抗癲癇藥物(Phenytoin, Carbamazepine, Lamotrigine)也名列前十名!

如果身邊剛好有癲癇病人發作,要如何協助他們呢?

總結

規律服藥以控制癲癇發作是很重要的,然而某些抗癲癇藥物可能會使特定體質的病人發生嚴重藥物不良反應,讓病友們對於治療有所卻步。世基生醫提供了《PGx-癲癇藥物基因檢測》,檢測特定體質,在診斷確定後,選擇用藥之初便提早了解個人之基因型,可以及早避免使用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的藥品,提升用藥安全,並協助醫師選擇適合的藥品,落實精準醫療,讓病人能達到良好治療效果!

HTML Snippets Powered By : XYZScripts.com